【深度】印刷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走好“四化”路

首页    深度文章    【深度】印刷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走好“四化”路

 

经过岁末年初,在总结、盘整、展望、规划之后,我们又随着春天的脚步,开启了新一年的征程。2025年,印刷行业的路怎么才能走得更好?特别是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十五五”即将开局的时点,应进一步厘清本区域印刷行业发展方向。行业发展的千变万化,离不开在时代命题下对行业底层逻辑的把握。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印刷行业的底层逻辑还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和走好“四化”之路。

 

 
 
 

两个维度:

全面理解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词汇,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创新驱动是其中的关键,代表生产力的跃迁。从上述描述看,并对标国家“十四五”规划相关内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等是前沿科技,都属于新质生产力范畴,而这些似乎都与印刷行业无关。印刷行业的定位在哪里?一时间,行业遭遇本领恐慌。

      在看到“进”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转”,新质生产力还有另一面。都是全国两会期间,都是在江苏代表团,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高质量发展做出进一步阐释:“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国家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仅是面向那些“高大上”的行业,更蕴涵了把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思考。提到新质生产力,要摒弃传统产业就是落后产业、“两高”产业、低附加值产业的狭隘认知。本质上,新质生产力是为了摆脱传统发展方式,顺应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新质生产力的另一个维度,可以形成这样的逻辑判断:一是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加快传统行业改造升级;二是推动印刷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已然与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的“四化”方向有机结合;三是近几年印刷行业围绕“四化”方向不断深化探索,转型升级,事实上,印刷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已经在路上。

 

 
 
 

三点认知:

印刷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

 

 
 

1

资源再配置: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香港方德金控首席经济学家夏春表示:“若把资源错配带来的扭曲和束缚看作是一种与新质生产力不匹配的旧生产关系,消除这种扭曲和束缚就是建立新质生产关系,形成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新质生产力。”这一论断值得包括印刷在内的相关行业关注。

      现阶段,印刷行业依托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加速发展,且每个生产要素在印刷行业的作用都较为明显。但必须看到,孤立的生产要素并不能形成有效的生产力,行业总体还是处在资源利用的初、中级阶段,实现上述生产要素在更高水平的协同匹配,才是印刷行业把资源转换为效益的有效出路。

2

产业再定位:生产性服务业

      在实际运行中,从意识形态及内容归口的角度,宣传文化部门管理着印刷行业。但印刷行业又不是特别典型的狭义上的文化行业,它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服务支撑,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市场属性、突出的生产性服务业特征,承担着巩固阵地、传承文化、保障生产、美化生活的重要职责。上述判断,实现了对印刷产业属性从常规的工业生产到生产性服务业定位的突破,既符合当前的印刷行业现实定位,也为印刷行业发展打开一片新的天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可及性。

      印刷行业不应局限在工业生产领域,也可以做好“生产性服务”这篇文章。事实上,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56%,欧盟的相关数据为39%,其他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也大体在40%~50%。目前我国的相关数据不到16%,这是一个短板,也是包括印刷行业在内大有潜力可挖的方面。

3

转型再升级:数字化、智能化之路

      《印刷业“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首次提出“推动我国印刷业加快‘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印刷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再次强调“坚持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方向”。从近些年的行业实践看,“四化”升级改造成效明显,但“四化”本身推进的力度不一,各地推进“四化”的程度也不一,相信“四化”任务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印刷行业的方向之一。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发展印刷行业,围绕高质量发展,对“四化”有着和城市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定位和路径。从层次上看,绿色化是基础门槛,过不了绿色化这关的企业无法在相应行政区划范围内存续。数字化、智能化是重点任务,是相互联系但目标指向有所不同的两个方面。其中,数字化属于资源要素,贯穿企业生产全流程,更具底层性,而智能化偏向应用端,是数字化技术替代人力的应用表达。融合化是发展指向,体现了在印刷行业本体的基础上进行产业跃迁的要求,就印刷企业而言是传统业务的“下一步”。

      如果“基础门槛”必须满足,“下一步”可以暂放,那么,当前转型升级的重点是要走好数字化、智能化之路,具体到印刷企业,要朝着智能工厂(车间)的方向努力。虽然近期人工智能成为社会热点,但在包括印刷行业在内的工业领域,与机械、电子相结合的智能应用场景已经较为普及。2025年初,国家工信部明确了构建四个层级的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印刷企业总体还处在“基础级”甚至还未达到基础级,个别企业攀上了“先进级”层级,接下来,“卓越级”是整个印刷行业努力的方向。

 

 
 
 

“四化”之路:

对融合化的再思考及余论

 

 
 

      当下,印刷行业整体性困境来源有四:一是互联网迅猛发展引起的印刷产品的平替效应,比如,可以在手机上阅读图书、报刊、说明书等;二是社会进步对包装减量化的要求,比如,市场监管部门整治商品过度包装,豪华包装难有出路;三是印刷行业整体产业链偏短,很多印刷企业还是定位于加工环节;四是印刷行业被广泛认为属于工业生产领域,和消费端基本绝缘,难以参与社会收益再分配。

      困境如何破解?印刷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走好“四化”之路,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发展模式的革新。对于方式、模式方面的革新,在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之外,融合化更可发挥“催化剂”作用。

      上文提到融合化是印刷企业在传统业务之外的“下一步”,体现了产业跃迁的要求。具体可以理解为,以当前核心印刷业务为原点,做笛卡尔坐标系的延展:X轴方向做印刷业务前中后道业务的整合,丰富产业链构成;Y轴方向做与印刷业务有关的领域延展,或与之配套,或融入部分业务,特别是在面向消费端、面向终端用户方面做相应布局,这是从单纯工业生产定位向生产性服务业再定位的跨界,而当前上海倡导的“文体商旅展融合”正是此轴向融合的体现。融合化不是盲目扩张的多元化,而是基于印刷行业主业做拓展融合。融合化的目的是改变印刷行业原有生态,并在具体业务布局中提高印刷企业的盈利能力。

      “四化”之外,印刷行业还能定什么目标?可能是艺术化、品牌化及其他。艺术化体现高端化发展之路,通过优化工艺、提升品质,把印刷工业升级到新的层面,印刷企业在竞争红海之中开辟一片蓝海。品牌化是综合指标,是综合能力的最终体现,让处于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印刷生产环节也能有终端产品性的表达,提升行业和企业的知名度。对印刷行业发展的理解还可以做更多的提炼,但万变不离其宗,印刷行业当前的核心是转型升级,要基于行业初心和基因,破发展困局,跟上时代发展步伐。

(本文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处长,研究员、博士,原文刊载于《印刷杂志》2025年第2期) 

 

——版权声明—— 

本杂志网站发布的“深度文章”等内容均为版权作品,仅供阅读参考。其他网站、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如需转载摘编,请联系我们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印刷杂志”。图片

图片

 

2025年4月9日 08:55
浏览量:0
收藏